1970年9月,我们于交城二中初中班毕业,进入高十一班学习。学校派孙老师担任我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从此,我们和孙老师结下了跨世纪、长达五十多年的师生情缘。
孙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位可钦可敬的老师。他不仅知识渊博,教学技艺过人,而且人端品正,师德高尚。作为班主任,他要求严格但不失和蔼可亲,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非常关心,甚至于在学生走上社会后仍然孜孜不倦地关注挂念着学生成家立业、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状况,可以说做到了一生心系学生,关心学生。因此,他给学生的印象是亦师亦友,如父如兄。这种印象,相信凡孙老师教过的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有。
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我们高十一班在班群中开展了感恩老师、礼赞恩师活动,并撰写此文献给敬爱的孙老师。
一、扎根交城,一支粉笔写人生
孙老师是山西太谷人。1955年于太谷师范毕业,分配到交城任教。工作二年后,又进入山西教育学院语文科进修深造。之后,重返交城,扎根于交城教育事业。
在长达40余年的教育工作中,孙老师先后担任交城中学语文教师、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交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交城二中校长等职,一辈子在交城教育这块热土上甘为人梯,甘作老黄牛,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无私地献给了交城教育事业。
孙老师的人品师德和工作实绩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并多次受到县委政府表彰。担仼二中校长期间,二中被评为县直先进单位,孙老师本人被评为吕梁地区管理育人模范校长。1987年,交城县人大换届选举,孙老师被文卫系统选民一致推选为九届县人大代表,并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人大常委会成员,连任两届。孙老师以一支粉笔写出了他完美的一生。
二、呕心沥血,三尺讲台育桃李
孙老师的语文教学,在交城教育界颇负盛名,是一位语文教学泰斗。他不仅知识渊博、功底深厚,而且教法得体、技艺过人。他那亲和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一字一板、抑扬顿挫的语速,常常凝成一股强劲的吸引力,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胜境。可以说,听孙老师讲课抑或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们永远忘不了孙老师所讲的“武松打虎”分析课。那是一节公开教学课。教室后面挤满了听课教师,本校教师只能在窗户外面隔窗听讲。孙老师站在讲一台上,神态自若,时而讲述,时而板书,从容不迫。他那绘声绘色、趣味横生的讲解,加上与之配合协调自然的手势动作,紧紧吸引着每一个听课人,使大家犹如身临其境。尤其讲到老虎出现,向武松一扑一掀一剪发动攻势,武松先是一惊,然后一闪一躲,灵活避开老虎攻击,骑到虎背上,一手揪住老虎顶花皮,痛打老虎的精彩片断时,孙老师用右手两个手指把眼镜往上挺了挺,顺势伸过头顶,五指成抓物状,向下朝着自己头顶部,形象地配合口中的“一把抓住老虎顶花皮”的讲述,并且两只眼在镜片后圆睁,把讲述和动作有机结合,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武松打虎的机智、灵活和勇敢的英雄形象。这一精彩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孙老师的讲课,再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出趣味来。避如讲古诗平仄相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他用古人夫子读诗语调,并扮以摇头晃脑姿态,引发全室哄堂大笑、生趣启兴,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继兰同学说,过去没听说过平声仄声这些知识,是孙老师补充讲解才初步了解,感到非常新鲜,学得亦很有劲儿。
末学期,学校考虑到毕业后,会有不少人出去担任教师,于是开设了三个月语法课。语法知识艰涩难懂,但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起劲。课后做作业时,常常因为对一个问题见解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三三俩俩,交头研究讨论更是司空见惯。每个同学都准备了精致的笔记本,课后整理课堂笔记,完善笔记内容,因为那时侯根本买不到语法书。
时光荏苒,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孙老师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指导我们学习的情景犹如昨天,仍历历在目。孙老师的教学不仅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而且传授给了我们教学的方法、要领和艺术。连荫桢同学毕业后,到惠家庄公社七年制学校担任了六年级语文教师,他的作文批改得到教研室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并误认为是从教多年的教师。这都是来自于孙老师的传授。孙老师的教学改变不少学生不爱学语文的态度,雷爱爱同学说,自孙老师教上,不知不觉爱上学习语文,结果在工作中沾了语文的光了。
三、入细入微,班主任工作常抓不懈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导师,担负着全班学生成长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孙老师在抓好语文教学的同时,坚持不懈抓班级管理,抓育人,对班主任工作入钿入微,常抓不懈。
利用班会抓班风班纪建没,形成正确舆论氛围。他谆谆教导我们,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要遵守班内各项制度纪律,要用纪律很好地约束自己,要自觉维班集体荣誉,为班集体做贡献。当班内出现共性问起和不良倾向时,孙老师往往利用好几个班会时间加以教育干预,及时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于个性问题,孙老师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教育工作,作个别处理。有一个男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孙老师知道后,在星期天骑自行车往返五十多里,到学生家动员返校。他苦口婆心,和学生开展谈心,给学生指出,困难是暂时的,不能因为一时困难放弃学业,贻误一辈子的前程。要把眼光看得远一点,多想想将来。在家庭的配合下,成功地把这个同学动员返校。
班内有一个男生,调皮捣失,爱出洋相,不好好学习。孙老师在夜自习后,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与他开展谈心。据这个同学讲,孙老师并没有板起面孔训他,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以人生为话题,与他一块儿探讨,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已的人生,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负责。他很受感动,他说,老师放弃休息,这样耐心开导自己,是为我好,我不能不识好歹,不理解老师心情。在孙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下,这个同学改正了缺点,成为积极上进的孩子。
呵护学习上进的同学,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学习。有几位学生偶然发现孙老师休息室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语法书。他们翻一翻,被里面的內容吸引住了。当时市面上根本见不到这种书,于是他们决定每人买一个厚本子,把书抄下来。孙老师发现后,非常高兴,他说,语法是语文基本知识,学好语文离不开。他改成在家里休息,把休息室腾出来,让学生们中午和睌上进去抄书。想不到临毕业学校组织系统学语法,这几个同学捷足先登,成为学习中的小老师。
巧破僵局护学生。上高中那个时代,每逢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都要以班出墙报庆祝。这项工作通常由通讯组负责。不记得是那个节日,我班通讯组的五六个同学早早吃过早饭,上街贴墙报。原计划上课前能贴完,谁知中途刮起风,影响了进度,直到打上课铃才贴完。大家拿着工具走进校门,就被数学老师磕在院中。数学老师也知道是为集体办事误课,无话可训斥,而我们有错无错不敢说话,因此形成僵局。气氛相当尴尬。正在这时,孙老师出现了,他说,你们为集体做事,也不能误课,贴不完告告老师,这么大了,不懂礼节。快去放家俱,回教室上课。我们如被擒获释的兔子,飞也似地向寝室跑去。可能数学老师也会感潡孙老师为他破了这个僵局吧,反正我们感激孙老师解救了自己。
身正为范。为人师者,重在树德立范,为人师表。孙老师人端品正,德艺双馨,以待生至诚之德润泽学生,以敬业勤奋之德影响学生,以大爱之德视学生如己出,面向全体,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把仁爱之暖供给每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是一位严师、良师,而在课外,却是亦友、亦兄、亦父,平易近人,慈祥和气。
四、高风亮节,义无反顾救学生
1971年初春,县里安排高中学生上山植树一个月。我们高十一班的植树地点是原寨上公社窑儿头村。在孙老师带领下,我们身背行礼,徒步三四十里,来到窑儿头村。随行的还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打倒,好几年尚未平反、安排工作的老革命,学校原党支部书记成鸣岐。植树期间,吃饭统一起灶,睡觉分散住在老乡家。
在山上植树,坡陡脚滑,荆棘荒草遍布,劳动环境恶劣。为了保证植树距离,我们不得不在荆棘树丛中钻来钻去,同学们不是挂扯衣服,就是划破手脸。大概是植了半个月的一天晚上,石保平同学觉得手和胳膊疼得厉害,第二天早上一看,又红又肿。孙老师得知后,赶紧跑过来探视。他发现中指上有被扎破的创伤。向村里的老年人请教,他们说,可能是中了蛇毒。蛇在草丛树间乱窜,会把口中的毒液留在树枝,树叶或草丛上,受了伤的地方碰上就会中毒。并说涂上旱烟油可治。
孙老师从老乡找来两三杆旱烟袋,挖出烟油,给保平涂上,让他在家休息。中午送饭不回村,傍晚一收工,孙老师先去看保平,发现没啥效果,他又去找来村里的几位长者商量。大家七嘴八舌,有的提议下城进医院,有的提议给公社医院打电话,但这一切都不是最佳方案。大家陷入了为难,屋內静寂下来。过了一会,有一个老人说话了。他说,还有一个办法,请塔棱村神医,这娃的病肯定能治好!就看你们敢不敢去请,能不能请来。原来,离村往后10余里有一个村叫塔棱村,村里有一个专治蛇病的神医,因医治办法很神奇,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禁止行医,而人们也都不敢请神医看病。孙老师听了沉思了一小会,斩钉截铁地说,咱不管牛鬼蛇神不牛鬼蛇神,只要能看好病,咱就去请!救人要紧,日后有事,我担着。事不宜迟,孙老师马上派双远新、郭正宝二位同学拿着手电去塔棱村请神医,并叮嘱在场学生不要让成支书知道,勉的他受牵连。
神医请来了。他进了门顾不得喘口气便进行检查,他仔细察看了一会,嘴里说了声“有治”。听神医说能治好,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神医让舀了一瓢凉水,先嗽了嗽口,然后念念有词地念叨了一阵,接着嘴里噙上水,给保平同学从手到胳膊挨挨住,噗噗噗地喷水,噗水短促而有力。嘴里的水喷完,念词;念完词,喷水。周而复始,如此几番地重复了半个多小时。
治疗结束了,他抚着保平同学的胳膊说,娃娃,睡一觉就好了。果然,第二天早上,肿消了,也不疼了。
在那个时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虎山行请神医,那是多大的胆量和气魄!为了学生,他简直豁出了自已。在生危和自危上他两权其衡,毅然决然,义顾反顾地选择了救学生,并不忘保全成支书,高风亮节,无私无我。这样的老师,不该景仰吗!他的崇高人格品德,不该礼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