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确是买车的好时候,补贴类政策在2026年可能存在变数,而随着小米YU7的上市,观望人群也会被释放出来一大批,尤其是观望降价的不在少数,但是随着进入下半年,很多要买车的的基本都要出手了,那么,如何避坑?哪些车最好别碰,老图今天一口气说清楚。
①、销量差,偏冷门的新能源车。
这类车可能一直不瘟不火,但是一直在销量低迷中更新车型,价格也一路走低,这类车如果没有核心产品力,只是通过微调配置降价来重新面世,最好别碰,因为只有本质上做出改变的更新,才会真正提升产品力,才能赢得市场。
这就像是在燃油车领域,各种套娃脸,但是一直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直到有一天醒悟了,用了8AT变速箱,销量才有起色,就是这个道理,重复频繁上市,却不能做出本质的配置提升,这类车大概率开一年打五折,赔到没朋友。
所以,老图有时候认为宁愿买了热门车被骂,也不要被人说有眼光,被骂的一年价格不降价一分钱,说有眼光的,两个月给你降一万,你受的了?
②、降价有限,新车型却有可能上市的车型
所谓背刺,说的就是这类产品,现在的新能源车企很聪明,如果现款车型卖的不好就可能更新换代,哪怕卖的好也有可能换代,但是它们一般不会提前放出风来,有的甚至在新产品上市前几天才会公布新车型配置。
因为市场压力变大,很多车的新车型虽然增加了配置,但是在价格上却并没有明显涨价,甚至有的还增配降价,买了这种车,那不是一般的难受。
所以,作为消费者一定要关注新车的信息,因为很多人都有信息差造成的对市场的误判,图说汽车长期发布关于新车上市的信息,以及降价汇总,尽量让大家避坑。
为什么现在很多车型更新的频率变高了?升级周期越来越短?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上有些配置尤其是车机芯片和辅助驾驶硬件没有实现模块化设计,不能只对部分硬件进行升级,所以只能通过改款换代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
尤其是目前国产新能源车使用的车机芯片不尽相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甚至摄像头规格尺寸也很难做到统一,所以模块化发展,也只能局限于少部分汽车品牌。
汽车的车机系统可升级方向应该慢慢确定下来,毕竟,汽车的价格不是手机的价格,车规级芯片也并没有多贵,如果提供升级,实际上也会增强品牌粘性,毕竟,你不提供升级,有些人就可能投奔其他品牌旗下了,尤其是在辅助驾驶系统升级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投入这一块的企业越来越多,想要靠不升级硬件,只靠换代占据市场主导的想法,可能要改一改了。
③、刚上市的六座新车,选择要慎重。
不是谁都有YU7的热度和影响力,也不是谁都有M9、L9的号召力,在2025年扎堆上了很多六座SUV,任谁都想在六座领域分一杯羹,继而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频繁大批量的六座suv上市给了我们三个警醒。
第一,六座suv的价格普遍不低,尤其是在2025年上市的六座suv,车长一般都超过五米,价格上几乎都想着定价在20万以上,实现品牌高度提升,而很多品牌的车型一旦销量不佳,就可能大幅降价。
第二,六座suv辅助驾驶能力越来越强,在20多万的选择上,有高通车机芯片的,也有华为的,辅助驾驶有英伟达,也有华为的,哪些车型要大改,哪些上市可能就一般,都要让市场检验一下,所以选择新出六座一定要谨慎。得市场稳定了再去选,更加合理。
第三,六座suv领域可能会在第四季度迎来价格战,毕竟大批量的六座suv就要来了,大改的,吉利银河M9甚至智己LS9、零跑C19都会上市,拼价格或成为难以避免的选择。
那么哪些车可以入手了?
第一,月销量在万台以上的车型,半年价格波动在一万内,这种车型问题不大;
第二,交付周期比较长,自己又可以等的六座suv车型,这类一般都比较忠实的用户群体,车辆品牌认可度,保值率都不会低;
第三,使用了最新的智驾硬件,大压铸,这类产品一般也靠得住。
至于燃油车的选择,稳定的老牌子,销量超过一万,降价超过3万的,基本也不会有多大错误。